2015年05月09日 星期六

来源:中国地质科学院 发布时间:2019-07-31

  根据自然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7月23日,地科院离退休中心组织召开了“我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成就”专题座谈会。会前,中心党委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研究活动计划,通知各支部精心挑选政治上强、关心国家发展大事、关心党的事业、有思想有见地、是非观念鲜明、善于表达的离退休党员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会议由中心主任陈波同志和党委书记禹启仁同志主持,来自中心各党支部的14位老同志(陈永志、孙鲁仁、戴亚安、宋其敏、姜小卫、王进辉、董金香、吴红梅、陈幼平、白嘉启、李红军、关良山、鲁科武、杨安国),分别做了精彩的发言。

  参加座谈会的同志都经历或目睹了新中国成立后天翻地覆的变化,亲身感受到我们伟大祖国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有的同志说,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我们作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共和国同龄人倍感骄傲,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为一名光荣的地质科研人员,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有的老同志谈到,新中国地质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地质科研工作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地质工作被放到先行的位置,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找矿突破成果,为我国建设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提供了资源保障。

  大家谈到,改革开放40年来,地质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就,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能源资源保障和支撑服务。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国家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矿业持续高歌猛进,超强度开采给地勘业带来一些问题。但在党的指引下,坚持不断改革创新,经199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成立国土资源部,1999年7月成立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和商业性矿产勘查分体运行、有机衔接的改革迈出了坚实步伐。从此,我国地质工作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阶段,地质找矿工作迎来新的春天。经过10年努力,新发现铀矿、铁矿、铜矿、锡矿、金矿、钾盐、多金属矿等十大资源基地,并稳定了队伍,拉动了就业,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中国地质科学院离退休的科研人员,既是国家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国家建设的亲历者,更是我国地质科学发展的贡献者。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对地质工作又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尤其是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随着自然资源部的组建,地质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在新时期勇担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安全、可靠、持续、稳定的资源保障,也为矿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和全方位服务。大家深信,我们的国家将会越来越强盛,我们的地质事业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参加座谈发言的各位老同志都非常重视这次座谈活动,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准备发言材料,把参加这次专题座谈发言作为一次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的好机会,谈出了从事地质科研事业和自身经历的真实变化、真切感受,谈出了自豪感与自信心,谈出了好心态、好心情、好氛围、好效果,大家一致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身份、发挥余热,不忘过去、珍惜当下,在新时代进一步迸发出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