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09日 星期六

来源:中国地质科学院 发布时间:2019-04-04

  2019年3月26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同建立的“矿集区立体探测实验室”验收会在合肥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严光生,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常印佛院士、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阎平,以及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深部探测中心、安徽省地矿局、合肥工业大学的领导和专家、地科院实验管理处、实验室负责人和主要骨干成员等四十人出席了验收会。

  验收会上,首先由实验室主任吕庆田研究员从实验室建设背景、目标、取得的进展、下一步发展规划等方面向出席会议的领导、院士、专家进行了详细汇报;随后,以自然资源部高咨中心黄宗理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组,在通过现场考察、听取技术汇报、审核验收材料、专家质疑、讨论等审核环节后,一致同意实验室通过验收;最后,严光生书记对实验室的下步发展提出建议。他指出:实验室要抓住国家“地球深部探测重大项目”推进的契机,本着“开放、流动、竞争、联合”运行原则,立足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瞄准陆内成矿深部过程科学前沿和深部找矿突破国家需求,通过“完善规章制度、争取项目支持、引进实验装备、吸纳顶尖人才、产出重大成果”的举措,抢占先机,力争在2-5年内,建成实验设备先进、实验条件完善、仪器运转良好、产出大批科研成果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013年2月4日,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契机,中国地质科学院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成立了“矿集区立体探测实验室”。 目标是立足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资源探测,围绕矿集区立体探测这一主题,开展重要成矿带地质过程与三维结构探测,矿集区立体探测与三维建模技术,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和深部矿床勘查技术方法与示范研究。实验室主要针对华北、华南板块及其交界地区的大别造山带、郯庐断裂带和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等地区进行了浅、中、深层次的构造进行了透明化探测,深入了解和认识其区域地层、区域构造、深部过程和演化过程,揭示了构造-地层-岩浆-成矿的内在联系,并综合多学科技术方法,针对深部隐伏矿产资源,建立定量化的深部立体探测与三维成矿预测方法体系。

  近五年来,实验室在吕庆田主任的带领下,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研究团队入选自然资源部创新人才团队。实验室共承担完成了科研项目180余项,合计经费超过3.0亿元。在深部过程与区域构造、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区域地层与岩浆岩、矿集区结构探测与三维建模、深部矿产勘查技术与示范、岩石圈深部结构与深部过程探测等方面取得显著研究进展,产生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70余篇(其中SCI 190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2项;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多项。

验收会场

 

现场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