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至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技术组组长毛景文院士率调研组莅临江西省地质局,围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大科技需求,深入冷水坑和铁砂街矿区开展实地调研和技术指导。
5月19日,毛景文院士听取了冷水坑地区找矿和研究进展情况,并带队深入矿区考察,仔细察看岩心标本,全面了解矿床类型、成矿条件、勘查进展及技术难点。他指出,冷水坑地区找矿前景较好,在增储上产方面有很大潜力,并提出四个方向性建议。一是理论创新:冷水坑矿床与火山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成矿系统复杂,应深化研究矿床成矿过程,查明控岩控矿构造,精细厘定成岩成矿时代,系统总结成矿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矿床模型,建议开展矿物地球化学示踪、构造-岩相三维填图等工作,为冷水坑矿山深部及外围铅锌银铜等资源的深勘精查提供理论支撑;二是技术突破:建议在矿区深边部应用三维激电系统等高效精查手段,在现有巷道开展“井中”地球物理探测与钻探新工艺的勘查技术体系,重点查明深部是否存在矿化斑岩体,进一步提高找矿效率和精度,助力深边部增储上产;三是开采优化:建议使用当量重新计算新发现的筒状银铅锌金铜矿体,评估可否运用崩落法进行大规模开采,以便提高采矿效率;四是协同攻关:依托“地球深部探测与矿产资源勘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加强各单位之间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共同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顺利实施,为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贡献力量。
5月20日,毛景文院士听取铁砂街详查项目汇报,详细了解项目勘查进展,并深入矿区现场考察和观看钻孔岩心,肯定了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在勘查的主要是银矿,沿层间断裂分布,他推测新发现的银矿与其东部的铜矿应该为同一成矿系列,也不排除在银矿深部存在铜矿体。对于铁砂街铜矿的成因,他提出矿化产出于元古代铁砂街组浅变质岩、细碧角斑岩与水北组砂岩接触界面,铜多金属矿化与石英共伴生,形成浸染状、细脉和块状矿石,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热液型矿床特征,属于钦杭带侏罗纪斑岩-矽卡岩成矿带的组成部分,与传统的VMS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存在显著区别。他强调,下一步勘查工作应加强成矿系列理论研究,深化对铁砂街矿田成矿作用的认识,力争取得更大的找矿突破。
毛景文院士特别指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要充分发挥地勘单位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培养一批“多找矿、会找矿、能找矿”的新时代地质先锋,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江西省地质局副局长吴俊华,江西省地质局原局长陈祥云,中国地质科学院找矿办,江西省地质局地矿处、第十大队、第六大队及江西银海矿业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同志陪同调研并参加相关座谈和交流。
毛景文院士深入冷水坑矿区调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