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09日 星期六

作者:张华等 发布时间:2024-09-20

1. 中国矿产地质志·金矿卷

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王登红、王成辉、王岩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中国地质出版社,2024年7月

专著介绍:《中国矿产地质志·金矿卷》在回顾这百年金矿勘查历史的基础上,客观记录我国金矿为世人瞩目的跨世纪辉煌成就。这是我国有史以来首部全国性金矿专业志书,系统反映了我国金矿资源状况、勘查成果、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相关研究成果。 

志书在搜集整理全国范围内5349处金矿矿产地资料的基础上,首次分地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中南、华东及山东省)系统论述了金矿资源的禀赋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重点介绍了这一百多年来发现并勘探的178个典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和勘查成果,高度概括总结了中国金矿的总体成矿规律,实现了《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要求的“编制矿产地质志,全面反映中国矿产勘查成果与成矿规律”的国家目标和科学目标,也为普及金矿知识,进一步总结金矿成矿规律,深入研究金矿成矿理论,拓展金矿找矿空间,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专业性单矿种志书,既填补了空白,也可引领未来。 

该志书配套出版了《中国金矿成矿规律图(1:5 000 000)》(王岩、王登红、王成辉主编),清晰展示了我国金矿资源的全貌,实现了金矿矿产地的全覆盖。 


2.全球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报告2024

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江思宏 刘超等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中国地质出版社,2024年6月

专著介绍:该书在2023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全球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共采集铁、锰、铬、钒、钛、铜、铅、锌、铝、镍、钴、钨、锡、铋、锑、镁、铂族金属、铌、钽、锂、铟、磷和钾盐23种矿产, 覆盖全球146个国家的27352个矿业项目信息,对其中6474个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山项目信息,系统开展了储量评估,获得了全新可靠的全球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数据。

该书评估结果扎实可靠。一是多渠道系统采集全球矿山项目第一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多方对比核实,确保可追踪、可考证,数据采集全 面、真实。二是补充评估了美国地质调查局没有报道的铟和铋矿的全球储量数据。三是补充了美国地质调查局未全面统计评估的苏联地区大型矿山数据及其他重要矿山最新勘查数据,覆盖面更全、更新。四是对全球不同储量体系数据和一些国家公布的储量数据按统一标准进行了对标和合理修正,保证数据标准的一致性。

 

3. 《英汉矿物种名称词典》正式出版

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蔡剑辉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中国地质出版社,2024年5月

专著介绍:《英汉矿物种名称词典》主要由资源所“中国矿物志编研”和“我国矿物种及系统矿物学研究”项目组审订和编著。该词典是目前我国包含矿物种数最多、内容最全的一本矿物英汉名称对照工具书,特别收录了截至2023年6月全球已发现并经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批准的所有有效矿物种5955个。该词典是在我国最权威的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学术组织-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分类命名专业委员会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是最新的科学使用矿物中文名称的规范及指南。词典共收录矿物名称词条11302条,包括:有效矿物种5955条、矿物(超)族583条、否定矿物种230条、矿物变种295条、存疑矿物种13条、待批准矿物种83条、预测矿物种60条、矿物多型32条、人工矿物种12条和同义词4039条。这是自1984年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分类命名专业委员会颁布“矿物种汉名审订条例”以来,第二次系统性全面开展矿物种汉译名审订工作取得的新成果,对于不断推进矿物种中文译名的标准化、完善矿物名称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参考价值。

该词典出版由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中国矿物志-正、环状硅酸盐及有机矿物卷编研”(2019FY202200)资助。


4. 锂能源金属矿产深部探测理论与实践

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王登红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中国地质出版社,2024年1月

专著介绍:《锂能源金属矿产深部探测理论与实践》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锂能源金属矿产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项目(2017-2020)的资助成果。该专著全面搜集、整理国内外锂在能源金属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一是对我国新疆卡鲁安、大红柳滩、大喀拉苏、镜儿泉及四川甲基卡、加达、黄金口等不同类型锂矿的地质特征、矿化类型、成矿条件、成矿时代等进行了典型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稀有金属伟晶岩中造岩矿物、关键副矿物及熔、流体包裹体特征对成岩成矿的指示意义,总结了我国锂资源区域成矿规律,厘定了优势成矿类型、成矿地质背景、时空分布特征,划分了锂成矿区带,建立了锂矿成矿的“多旋回深循环内外生一体化”理论,为川西甲基卡及可尔因地区的锂矿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取得了新的找矿突破。二是逐渐完善“以锂找锂”的技术路线,开展了锂同位素填图方法的示范,进一步揭示了高分异岩浆热液稀有金属成矿机制,为后续锂作为能源金属高端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三是从能源金属的角度,提出资源调查评价和深部探测的总体思路、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以川西和北疆为重点,结合深部钻探等工作形成不同类型锂矿3000 m以浅锂矿资源勘探成套技术能力,储备5000m以浅适合于锂矿的资源勘查前沿技术(包括深穿透、放射性、地气测量等)。 

 

5. 《山西晋祠泉域岩溶水系统与生态修复研究》

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梁永平等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科学出版社,2024年3月

专著介绍:该书以晋祠泉域岩溶水系统为对象,系统剖析了泉域地质结构与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质边界与性质,系统要素构成及转化关系,岩溶水动态与动力场、水化学场,岩溶水分布埋藏与富集规律等水文地质条件;联合建立了晋祠泉域、兰村泉域岩溶水系统三维渗流数值模型,开展了水质、水量评价;分析了岩溶水环境状况及其发展演化趋势,揭示了环境问题成因;提出了岩溶水资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制定了晋祠泉水复流生态修复措施,并对各措施的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与优化,为山西晋祠泉域生态修复与泉水复流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该专著涵盖了我国岩溶泉域水系统研究的各方面,可为我国北方地区岩溶水资源及水环境的研究、开发利用与保护和水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专著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汾河流域晋中南大型岩溶泉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60242)的成果为蓝本编写,得到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太原市人民政府、山西省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6.《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Technologies on Karst Lands 》

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蒋小珍等

专著介绍:《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Technologies on Karst Lands: Surface Collapse and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由德国Springer公司作为“Advances in Karst Science”系列丛书于2024年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袁道先院士作序,内容包括岩溶地形对塌陷和地下水污染的敏感性分析、岩溶塌陷监测预警方法研究、地球物理技术在岩溶塌陷识别和监测中的应用、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岩溶塌陷监测预警方法、岩溶水动力监测在岩溶塌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高速公路暴雨径流对岩溶水污染的探测与减轻途径、废物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渗流通道的早期检测识别等七大部分,该书极大丰富了岩溶科学研究内容,为防灾减灾提供了科技支撑,与世界分享了我国岩溶灾害监测预警研究成果和经验。该书是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266、DD2016025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7273、41877300、41428202、41272355)、国土资源部公益专项(201211083)、广西科技专项(21196001)等项目成果的总结,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塌陷防治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


7. 上黑龙江盆地铜(金)成矿系统物质组成与过程

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赵元艺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中国地质出版社,2023年10月

专著介绍:该专著是针对上黑龙江盆地典型矿床开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一是系统研究了上黑龙江盆地的虎拉林金矿、砂宝斯金矿、龙沟河金矿、二十一站铜(金)矿以及潮满林场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年代学、成矿规律等,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型。二是将上黑龙江盆地及邻区划分为4个成矿系统,分别为晚侏罗世铜铅锌成矿系统、早白垩世金矿成矿系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金矿成矿系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锑矿成矿系统。三是研究了上黑龙江盆地各成矿系统的物质组成与成矿过程。指出在上黑龙江盆地及邻区应重点对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两个时段的埃达克质岩体开展找矿工作。 上黑龙江盆地位于我国东北Ⅲ级金属成矿带“上黑龙江金-铜成矿带”,成矿条件十分优越。盆地内现已经发现砂宝斯金矿、二十一铜(金)矿等多个矿床(点),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本著作的出版发行,可为进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8. 新疆北部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规律

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杨福全、耿新霞等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中国地质出版社,2023年5月

专著介绍:《新疆北部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规律》在成矿理论的指导下,以新疆北部中亚造山带(阿尔泰、东天山和西天山赛里木湖周边)的VMS型矿床和SEDEX型矿床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块状硫化物型成矿系统时空结构,阐明了成矿构造环境、深部过程、物质迁移、巨量金属富集和成矿作用;探讨了复杂构造体系下块状硫化物型成矿系统形成与演化;查明了成矿“末端”结构与成矿效应,建立了矿床和矿集区模型,推动了新疆块状硫化物矿床深部找矿勘查。本著作全面反映了新疆北部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新疆块状硫化物矿床进一步找矿勘查提供了科学依据。


9.《高寒能源基地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理论及应用》

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李向全等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地质出版社,2023年11月

专著介绍:该书针对高寒能源基地地质环境问题,在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本书详细介绍了青海高寒能源基地区域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类型和赋存规律;探讨了暖湿化进程加剧和采矿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循环、冻土及地表生态环境演变特征;提出了区域含水层与地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对策和建议。

本书可为高寒能源基地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可供水文与水资源学、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国土、水利、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的出版得到地质调查项目“青海重要能源基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No.121201122097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岩溶塌陷灾变演化过程与影响机制研究”(No.2022YFC3003301)及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高寒融区地下冰融蚀特征及对地下水转化关系影响研究”(No.41302190)、“白云石化对鲕粒灰岩含水层孔隙微结构的改造过程及其演化机制”(No.42202290)的联合资助。


10.《中国城市地质信息化发展现状与需求分析》

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朱吉祥等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测绘出版社,2023年10月

专著介绍:该书分析了上海、北京、南京等国内典型城市地质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框架、研发路线与运行现状;进而归纳总结目前我国城市地质信息化系统的主要特点与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不同城市管理部门对地质信息的差异性需求,研究城市地质信息化工作如何以这些需求为导向,进行系统框架、研发路线的确定;最后以“透明雄安城市地质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在面向市政需求方面的调研成果为基础,结合之前项目的工作成果与经验,从目前我国城市地质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城市在规划、建设、管理等不同阶段对地质信息的不同应用需求,全面论述了中国城市地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开展需求分析的技术方案,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城市地质信息化的相关研究工作。


11.《郑州市自然资源图集》

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吕敦玉等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

专著介绍:《图集》由序图、地质条件类图、资源类图、环境问题类图、综合评价和空间规划类图5个部分组成,共56幅图。《图集》介绍了郑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地理与地质条件、自然资源分布、主要地质问题和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等情况,可为郑州市国土空间规划、资源合理配置、重大工程建设、生态修复保护和防灾减灾等提供科学依据。《图集》是在系统梳理总结“郑州市地质调查”(DD20189262)、“黄河流域核心示范区(郑州)综合地质调查”(DD20211309)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编制的。


12.《中亚五国及中国相邻地区水文与环境地质系列图》

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程彦培等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中国地图出版社,2023年5月

专著介绍:中亚五国及中国相邻及地区水文与环境地质研究,是地质环境安全保障的需求,也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中亚五国及中国相邻地区水文与环境地质系列图》以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并重为理念,研究亚洲中部水文与环境的特征和规律,是在综合分析亚洲中部地质、气候地貌、生态环境、人类社会活动与地下水之间的互馈效应的基础上,借鉴已出版的国际地学编图成果,编制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地下水与生态环境时空认知的地图。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水资源与环境依据。


13.《中国国家主要含水层与地下水储备重点区研究》

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刘景涛等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24年6月

专著介绍:该书从应对极端气候或水污染等区域性突发事件的饮用水供给安全保障角度,阐述了划定的46个国家主要含水层(系统)基本特征和38个国家级地下水储备重点区主要特征,及其划定原则、依据和理论方法,重点介绍了每一个地下水储备重点区的优势条件、储量增补水源与安全性和地下水储备保障能力,包括现状地下水储存量、可回补储备增量和应急可开采量,首次展示了第四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含水层,以及北方与南方和东部平原与西北盆地地下水储备重点区含水层的各自独特特征及彼此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级地下水储备区建设、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本书可作为区域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大中城市群人口聚集区供水安全保障与优化配置规划,以及城市群和重要经济区地下空间环境安全等相关领域的管理、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学参考书。


14.《医学地质学词典》

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刘晓端、汤奇峰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地质出版社,2022.12

专著介绍:《医学地质学词典》是在《地球科学大辞典(第二版)》(医学地质分支学科)的基础上,补充完善了学科领域涉及的词条完成的。主要包含了与医学地质学相关学科,如生态学、地理学、水文学、土壤学、大气科学等学科的词条。地学领域包含了生态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矿山地球化学等学科的词条。地质-地球化学环境包括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元素特性和元素各论、有机生态地球化学和有机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病(地方病)及矿物药等方面的词条。本词典可供从事医学地质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学生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