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09日 星期六

作者:任天翔 发布时间:2024-10-28

简介:在应对地震发生时,城市社区和系统内人员应主要考虑地质背景、地震次生灾害、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社区连通性以及各种指标和标准对社区抗震能力的影响。全面评估影响因素以确保一个社区做好抵御地震的充分准备至关重要。中国地质科学院地下空间部任天翔、王志辉、闫金凯等研究人员在深圳地区就此方法开展了试验,并发表《城市社区抗震能力评价方法研究》相关文章。本研究以深圳为例,对地震时的抗震能力方法进行了初步评价,评价结果反映了社区的综合能力。评估框架更侧重于有效提高城市社区的灾害应对能力和复原力。相关成果于2024年在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上发表。

 

城市社区抗震能力评价涉及了多学科交叉的多因素系统评价,是城市防震减灾方法研究中的重要组成。地震时刻的城市社区抗震能力对受灾群众的生存和救援有着决定性作用,其影响因素及权重与系统的城市社区抗震能力有一定差异。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地震时刻城市社区抗震能力的评估方法。这种方法以城市社区作为地震灾害应对主体,主要考虑地质作用、震时社区灾害、个人及社区的灾害应对和社区联通等准则,综合考虑不同的指标的诸因素对社区地震时刻的抗震能力影响。

图1 常规条件下的抗震能力层次模型

 

以深圳某地为例,对提出的地震时刻抗震能力评估方法进行初步测试,得到了研究区的各社区抗震能力的分级评价。结果显示,地震发生时,试验区的抗震能力一般,因为大部分是10多年前建成的住宅,大部分是自建的4-5层建筑,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相应的工业园区有更好的设计和通道,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疏散和救援。调查区内新建的公园和小区道路连接和开放空间设计较好,大大增强了抗震能力。

图2 深圳市光明区抗震能力调查范围及结果,(A)调查范围图,(B)社区评价结果

 

地震时刻的社区抗震能力评估是一种更侧重于受灾个体的评价方法,其应用与推广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社区的灾害应对能力,并为城市社区的地震韧性研究奠定基础。

引用格式:Ren T, Wang Z, Ma Y, Yan J, Liu K and Li H (2024), Study of an evaluation method of earthquake-proof capacity of a community during an earthquake. Front. Earth Sci. 12:1366697. doi: 10.3389/feart.2024.1366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