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报 (英文版)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2024年98卷4期
中国大陆显生宙构造演化、成矿作用与成矿系统
陈宣华*,韩乐乐,丁伟翠,徐盛林,童英,张义平,李冰,周琦,王叶
研究背景
亚洲大陆主要由特提斯、古亚洲洋和西太平洋三大构造系组成,显生宙以来经历了板块汇聚、大洋俯冲、洋—陆转换、陆—陆碰撞及后造山伸展等事件,促成了现今中国大陆独特的构造体系和地貌。上述地质过程是中国大陆成矿作用和成矿系统形成与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也导致了亚洲成矿系统和成矿带分布的多样性。中国及邻区主要矿床的时空分布受全生命周期的威尔逊旋回和多期次构造演化制约,呈现周期性变化,与东亚大陆多向汇聚密切相关。其中,斑岩型铜矿床与古生代和早中生代挤压有关,也与中生代晚期和新生代后碰撞伸展关系密切;造山带金矿床主要形成于后造山伸展环境;稀土矿床与碱性岩相关,主要形成于华北和扬子克拉通边缘;花岗伟晶岩锂矿床等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早期,与印支期后造山伸展有关。上述构造—成矿系统的耦合关系对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综述详情
1. 在系统分析构造演化和矿床时空分布的基础上,我们初步阐述了亚洲大陆显生宙以来主要构造旋回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构造的周期性和节律性影响了挤压和伸展构造的时空规律,控制着矿产资源和构造成矿系统的分布规律。成矿作用贯穿于整个构造旋回过程,不同构造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挤压向伸展环境的转化可能导致了部分重要成矿作用,克拉通边缘始终是最有利的成矿区带。这一构造—成矿耦合关系支持了东亚大陆汇聚相关成矿体系的构建。
2. 亚洲大陆斑岩型铜(钼)矿床赋存于不同的构造环境中,包括大洋俯冲、碰撞造山和陆内造山等挤压构造环境、挤压-伸展过渡环境和后造山伸展构造环境,反映了构造成矿的多样性。斑岩型铜(钼)矿床大多形成于古生代板块俯冲和碰撞等挤压构造环境中,晚中生代以来挤压向伸展的转化以及后造山的伸展构造也是斑岩型铜(钼)矿床形成的有利构造环境。
3. 中国大陆及周边造山带金矿床赋存于由挤压造山到造山后伸展的整个构造旋回。伸展构造环境比挤压构造环境更有利于金矿成矿,大量造山带金矿床具有后造山成因,可将其定义为赋存于造山带的后造山金矿。因此,我们认为“造山带金矿”一词不能准确反映位于造山带的金矿床的构造特征。
4. 构造与成矿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构建构造成矿系统,为矿产资源勘查提供理论依据。构造环境制约了成矿地球动力学和矿床的分布,块体边缘等关键区为矿床就位提供了容矿空间。
图1 亚洲大陆显生宙以来主要断裂和动力系统
图2 显生宙板块汇聚相关成矿体系:从印度克拉通、印亚碰撞造山、华北克拉通到西太平洋俯冲
图3 中国主要断裂系统及岩体分布图
图4 中国主要成矿带的划分
图5 特提斯成矿域显生宙以来主要构造事件成矿演化
图6 古亚洲洋成矿域显生宙以来主要构造事件与成矿演化。
图7 西太平洋成矿域显生宙以来主要构造事件与成矿演化
图8 中国主要稀土矿分布与成矿带
文章信息:
Chen et al., 2024. Phaner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Metallogenesis and Formation of Mineral Systems in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98(4): 819–842. DOI: 10.1111/1755-6724.15205